渭城中學名師輯錄之康美玲
發布時間:2021-06-01 17:01:43 來源:
燃燒自我助成才,善心永駐不言悔
專訪渭城中學高級歷史教師康美玲
春滿江山綠滿園,桃李爭春露笑顏。憑著一腔熱血,本著樂善好施執著育人的初心,她用29年的堅守和付出闡釋了師者的價值和光輝。像蠟燭一般燃燒自己,默然歸守怡然自得。呈現給社會的是能支撐一片天地的頂梁柱,是可以成長為參天大樹的希望。
康美玲老師陜西漢中師范學院畢業后,又于陜師大歷史教育專業取得本科學歷,現為高級教師。平日教學不忘汲取新的力量,創新教學方法和技能,利用空閑不斷充實自己,傾心全力地譜寫教育之歌,將一幕幕師生感人的故事融進歲月的曲譜內。她因教學成績突出,多次獲得“優秀班主任”、”優秀教師”的稱號。論文《伊斯蘭教在阿拉伯統一的作用》和《讓改革走進課堂》等發表在《咸陽日報》的《教育園地》;《正確運用影視資源,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》和《“拜上帝教”與“拜上帝會”》等發表在《中學歷史教學參考》上。
(一)情誼深厚,彼此助燃
康老師是以學校和學生為主,以校為家的教師代表之一。她和很多優秀的教師一樣都在平凡的崗位上春風化雨,滋潤心靈。1998年擔任班主任的時候,康老師把全部的身心都投注到教學中,從早到晚忙學生的事情,天天都為各種各樣的狀況為學生絞盡腦汁。記得有個調皮的男生,父母都在西安上班,他時常無人監管。因此放任自己跑到網吧,為了省出錢來打游戲幾乎不吃早飯。康老師幾次看到他早上餓得昏昏沉沉沒精神聽課,很好奇他身體生病了還是心理藏著什么事情。最后問同學得知,他有不吃早飯省錢去網吧的惡習。康老師火冒三丈但又很心痛,為了讓他走上正軌,珍惜學習的時光,讓與他要好的同學暗暗報告其行蹤。她下定決心在網吧找到他認真耐心地聊天,每天監督他吃早飯。告知他這樣的行為,長期下去不但會拖垮身體,還會耽誤學業讓在西安上班的父母很傷心。在康老師的監管下,他逐漸改變了這一習慣,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他改變陋習不再去網吧,重視身體和學業,認真聽課不再打瞌睡了。康老師心理一下子舒坦了,對他的輔導也加大了力度。后來家長得知孩子這一情況,對康老師的敬業和負責任非常的感動。學生順利考上了大學后,始終以報恩的心態和康老師保持著愉快的聯系。
2016年文科補習班有一個女生,她已補習了三年,思想壓力極大,因為家庭的緣故自身不能很好的調整心態,平日成績好一旦高考就發揮失常。但她上大學的心愿一直很強烈,面對何去何從,是要繼續補習還是上大專糾結了二三周時間。她痛苦抉擇無人相助,康老師看在眼里隨即和她談心,得知她是家里的老大,下面還有幾個孩子,父母根本不支持她上大學,這么多年都是她苦口婆心處心積慮地為自己爭取機會。她告訴康老師自己想要改變命運,讓父母將來有很好的生活,她可以掙錢改變家境,不再讓家人受苦受窮。康老師明白,她是想上好的大學,未來有更好的坦途改變家人對她的看法。康老師勸她再補習一年,并答應幫她考上大學。康老師和學校的領導商量,減免了她的學雜費,通過心理輔導緩解了她考試緊張的問題,讓她對人生有一個更好的認識,知道自身的短板并放松心態自然面對。或許是有人助力給了她前所未有的溫暖,讓她有了自信和穩定的心態,在第四年高考的時候她終于正常發揮考到了理想的大學。畢業后對康老師一直如待母親般關懷和問候。
2018年班上有個女生,父親在外打工,母親一直病著,家庭很困難。她一邊上學一邊還要照顧多病的母親,父親寄回來的錢總是捉襟見肘。她比同齡人成熟,背負更大的壓力。有時候會因買不起學習用品和資料而自卑。康老師用自己的工資,買了她需要的復習資料和文具,對她進行單獨的輔導,給她必要的心理開導和生活幫助,讓她在三年中有了關愛和改變,每次成績都在攀升直至順利考上大學。學生說自己終于有能力改變家庭的未來,更有能力為母親看病了。他們全家人都把康老師當成愛戴和尊敬的長輩來看待。
每當這些特殊家庭環境的孩子因為康老師的幫助而成就了夢想,康老師就會感到自身有了價值,她不但教會了學生知識和做人,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和大愛,為以后傳遞播撒愛的種子有了感同身受的豁達和釋然。
(二)骨子里的不服輸,言行上的大贏家
剛入職教書時,教學上基本都采用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。而那時的她用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,抓住了學生,贏得了課堂。課后,有老師說“這個小年輕講話有激情,語言表達到位,要是語文老師就好了!”問她為什么講課活力四射,語言精煉且充滿了哲理。她笑著說:“我偷師于語文名師馬健老師的教風而成。”馬健老師的課堂輕松愉快,她的課堂是在與學生談話互動中進行的,她的語言能融進學生的內心,她傳授知識有雨露滋潤禾苗之功效。深受啟發的康老師,暗自發誓一定要向資深名師學習,探索自己的教學方法,從教學方法、語言技巧上多角度調整,使自己的課堂得到學生的喜歡和同仁的認可。
曾經,歷史觀摩課基本由她一個人承包了,她心想:“我不能老用一種教法上課,這樣學生會疲倦,同仁也會沒有收獲。”所以,康老師就常琢磨,要給知識找一個容易被接受和記得牢固的載體。于是她就在變革教學方法上下功夫,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法。當然,教無定法,她說“因材施教”才是永恒的主題。
有一段時間,全國掀起學習“洋思經驗”的熱潮,有些老師研讀完洋思教學經驗后說:“這教法咱康老師不早用過了嗎?”康老師根據本節課內容,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,每組各承擔一個教學問題,由組長帶領成員備課,最后選一個人在課堂上講解,展示教研成果,其他同學可針對沒弄懂的問題發問,由承擔課題組的同學集體研究作答。若學生解答不了,或者解答不清楚,則由康老師負責詳細解答。每組學生講完課后,由康老師進行總結,整體串講,以便給學生以清晰的知識線索。
康老師默默奉獻,精心培育,心安理得。面對學校的栽培,學生的愛戴,家長的信任,她把教師如何放大自身價值給社會帶來一定的正作用,作為衡量一名普通教師的良心和能力的標桿。她說干任何事情只要對得起學校、家長和學生就能踏實滿足。29年間,那些研究生畢業的;或者有事業編制的;名牌大學的高材生都要來看望康老師均被拒絕了。她笑著說只要能和同事們共同切磋,共同努力提高教學的質量,她比什么都開心。至于那些名利和頭銜都是虛妄的,踏踏實實堅守崗位,兢兢業業教書育人發揮自身的力量便是快樂的為師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