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的戰“疫”
發布時間:2020-03-14 22:22:05 來源:
每一輪高三,都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,這一屆,尤其悲壯。
這張截圖,是我朋友圈里,第一次正式上高三晚自習時拍下來的。因為之前沒有給家里人說好時間,我講課的時候手機靜音了,爸爸打了好多遍電話我都沒接。孩子再大,在父母眼中都是孩子,爸爸電話打不通就直接找到學校來了。這張照片里的每一個孩子,后面都有父母充滿希望、沉甸甸的眼神。
我也上過高三,非常清楚孩子們這時候的壓力有多大。就算心里常常跟他們生氣:“語文不重要嗎?一天到晚光刷理科題,第一門要是考砸了,還有啥心情考后面的?”“都啥時候了還不著急,說說說,閑話說了三年,還沒說夠啊?這么互相影響,還不如回家自學去!”我還是努力調整自己的情緒,鼓勵為主,盡量引導,希望孩子們能夠一夜長大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,打贏生命中第一次重要戰役。
但我無論如何沒有想到,2020會以這樣的方式打開。本來定于正月初六高三返校,想著不過幾天就能再見到學生,我連一根紅筆都沒帶回家。結果這個日期一再更改,無限延期。這下孩子們真的要在家自學了。傻眼。
疫情當前,沒有什么高于生命,宅在家里,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完成的作業。我眼前浮現出孩子們掙扎在書山題海中孤獨的背影,這一個人的戰“疫”,我們能打贏嗎?
學校、老師、家長和學生,馬上就開始了網上的教學實踐。微信群、QQ群里天天消息響個不停,各種圖片、課件、視頻、練習題、直播讓我的手機內存不斷報警。大家這次是真的急了。
但我還擔心,網絡教學能不能保證孩子們注意力集中?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,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如何保證?尤其是還有孩子,招飛初審體檢都過了,這幾個月把孩子眼睛搞壞了怎么辦?每天跟家長朝夕相處,親子矛盾連個緩沖帶都沒有,孩子們如何調節心理健康?身邊少了親密好友的陪伴鼓勵,少了書生意氣揮斥方遒,孩子們情緒低落的時候怎么重振旗鼓?難道就只能對著書桌和窗戶那一片小小的天地發呆?
我擔心的,可能也是所有人擔心的。很快,備課組開了視頻會議,確定這一段復習的進度和重點。組長還介紹了直播工具,讓大家多一種選擇。網上教學的課表,緊緊跟隨著孩子們復習的狀況隨時調整。老師們共享資源,優選復習資料,讓孩子們能夠精學精練,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。
孩子們的成長,也讓我格外驚喜。也許是網絡提供了一個更平等和開放的空間,有的孩子,在網上就一個問題跟我反復爭論,明確自己的思路,對錯,經驗。如果是傳統的課堂教學,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,無法想象,一堂課老師就為你解決這一個小問題。所以,能夠很好地利用網絡工具的孩子,其實比原先學得更深入了,進步得更快。
還有一個孩子,原先在課堂上總是跟老師作對,作業也經常應付差事。跟班主任反復溝通的結果,大家一致認為還是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陷,老師能做的確實非常有限。這一段時間,網上作業交得特別及時,還能夠主動聯系老師提問。這是怎么啦?我在他一篇作文里找到了答案。原來平時一直見不到的爸爸,這一段時間在家,跟孩子進行了深入交流,打開了孩子的心結。能夠在孩子上大學離開家之前,有這樣一個彌補親子關系缺憾的機會,太珍貴啦!
孩子們之間的感情,也沒有因為疫情中斷。
3月第一周,學校給孩子們配的紙質試卷到學校了。但是怎么發到孩子們手里,又是個問題。學生們自己組織,按照各自住的片區劃分了小組,推舉出小組長到學校當志愿者,幫每一位同學分好六科幾百張卷子,再背回家讓本小組的同學各自領取。這個過程中難免有缺漏,這張我朋友圈截圖,本來的照片是學生發在班級群里,讓卷子有缺的孩子自己去找的示意圖。
看著這張照片,我百感交集。孩子們真的長大了,遇到困難,能夠自己組織起來,解決問題,讓人欣慰。本應該坐滿學生,書聲瑯瑯的教室,只有空桌椅剩卷子,又讓人悲從中來。有人說這一屆學生,生于非典,考于新冠,求學路上歷盡磨難。但我相信,這一屆高三學生,一定是最頑強,最能拼搏的孩子。你們的未來,正在你們自己的汗水中展開,無限光彩。
最后這張朋友圈截圖,原圖是體育老師發在年紀群里的照片。孩子們青春矯健的身影,特別振奮人心。春水、綠柳、沙灘,這是我們咸陽人多么熟悉的平凡景色,如今卻格外難得。
孩子們,這場考驗,的確是你們一個人的戰斗,但無數雙手,無數對眼睛都在默默環繞著你們,支持著你們。讓我們珍惜春光,挑戰自我,向著勝利,沖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