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隔離帶來的冷思考
發布時間:2020-03-02 18:24:44 來源:
疫情帶來的不僅是一場災難,也是令人深切思考的契機。我曾想人之生來,如何去體現人生的價值,各個年齡段所得到的答案都不盡相同,小學時期,懵懂,無知,充斥著我幼小的心靈,得不到所謂的“答案”。步入初中,第一次接觸到“奉獻”二字,人生在于奉獻。我仍是懵懂不解其意。
人總是在摸索,創造的路上探索。好奇,求真也成為了人類的標志性名片。高中時,隨之心智和經歷不斷成長,理解也在逐步加深。此次疫情帶給我們的還有背后的改變。
“三個回歸”,中國人應學會學習回歸生活,生活的本質或許是能夠慢下來,去體味人生百年的感受。但在上個世紀,處于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人被打敗了,人們在西方列強的壓迫下,不斷進取,拼命的向前奔跑。在高速發展的同時,人們也變得焦躁急迫。所以,通過疫情這個機遇,讓人們重新回歸生活。
“回歸家庭”我們試想,有多久沒有和父母一起看電視了,一起好好的吃頓飯,或者跟他們談談心。我們除了每天在學習,刷題的過程中。每天僅僅只有出門,回家,吃飯再出門。這幾個步驟中,能見到他們,晚上回家,為了有個好的學習狀態,回到家處理完今天的任務,就倒在床上。我想,這不是我想用行動對他們說的真心話。這次機會,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解父母,一家人相互了解,溝通。
“回歸真實的線下生活”從小生活在較為繁華的都市,不知何時,手機取代了我們每天所用的筆紙,取代了我們學習的時間,取代了我們想出門散心的機會。一切都顯得自然而然,更讓人覺得一切,好像本該如此這般。我也不知何時變成了手機的“奴隸”。在本該奮進的時期,一頭扎入這個“魔盒”之中。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,使生活更加高效便捷。它本是人類最好用的一個工具,卻成了絕大部分人的“主人”。我不曾想,何時被它虜去了心志,又何時使它脫離了我的掌控。但我想我們需要利用這段時間,去真正做些有意義的事情,令我們的生活變得貼近真實。
最后,正值奮斗時期的我們,應該符合國家所托付我們的期望。近鄰高考,我們更應該砥礪前進,取得自己最想要去奉獻的領域,去貢獻自己的力量。學無止境,我們如今獲取的是書本上的知識,將來,汲取的是生活,工作,社交的知識。我們所處的時期不同,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,更應該去努力,在一個更高的平臺去實現自己的抱負。